安建雄
用散文家细腻的风格去记录那些令人纠结的故事,法律和文学交融,冷峻和爱恨交织,阅读《陪审员手记》,让我透过文字,看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纷繁复杂的人世间。
“每一次庭审,都像上演一场人间大戏,有人真情流露,有人演技高超。只不过,他们正在演出的戏份,正是自己所亲历的,无人能够代替或增删。演过之后,每一个人都不能像真正的演员那样从角色中抽身而出。”这是作家朝颜在《人间有疾》一文中的感慨。此文首先呈现出的是一份法院判决书。判决书是庄严的,也是冷峻的,条理清晰、语义明确的字里行间,找不到一丝情感的痕迹。但是,每一份判决书的背后,原告与被告之间的矛盾纷争和故事,却是千姿百态,不一而足。
《陪审员手记》是一部纪实散文集,2020年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作为人民陪审员的朝颜,用10篇文章,翔实记录了庭审现场中的部分过程,并深入探寻关于亲子、婚姻、民间借贷、土地承包流转、医患关系、意外伤害、青少年犯罪、交通事故等各个领域矛盾纠纷背后的故事,分析矛盾纠纷产生的深层原因。
《陪审员手记》不仅是优秀的散文作品,更是一本生活教科书。通过阅读,可以了解许多关于生活、法律方面的知识,间接积累一些如何避免或调处矛盾纠纷的经验。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之中,即使你与世无争,但总避免不了有人和事主动找上门来,把你拉扯进矛盾纠纷之中。就如你本愿一生健康平安,但无论如何你总要进几次医院、躺几回病床。
朝颜曾经有过当律师的职业梦想,并为之付出过辛苦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江西省瑞金市人民法院推荐为人民陪审员,让她有机会走进庭审现场,了解庭审背后的诸多故事。出于作家对社会的敏感,她对庭审背后的很多故事都深入地进行了解、分析和思考,然后用文学的笔触将其呈现出来。
“她坐在原告席上,像一棵被抽去了绿意的老树,干瘦干瘦,脸部的肌肉被岁月无情砍削,整个人呈现出一种薄而脆硬的质地。”散文集的开篇《为奴的母亲》一文开头,出现的是一个名叫“菊”的年迈女人的形象。年轻时的菊,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头脑活泛,干劲十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她敏锐地捕捉到了改革开放的机遇,拉着丈夫到上海打拼创业。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在上海买了房,又回瑞金购买了多处住房和商铺。不幸的是,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的他们,以“他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方式,最终培养了一个“巨婴”儿子。游手好闲的儿子各种折腾,反反复复欠下巨额的外债,他们辛苦打拼买下的商铺房产,一间一间被卖出,直到卖去名下安身立命的最后一套住房,她还是没有还清儿子欠下的巨额债务。在这样的情况下,菊还要为儿子抚育四个年幼的子女。没有住房,那怎么行呢?年迈的菊,于是想要重新买一处住房。这,便是此次庭审背后故事的开始。
原告菊要买房,但拿不出一次性付清的钱款,而银行又不会贷款给一个年迈的老太太。于是,菊和被告签下协议,借被告之名买房和贷款,房屋产权登记在被告名下,而由菊付首付和按月还贷。约定贷款还清之日,被告须将房产过户给原告或原告指定的人名下。
房子买下了,菊也将房子装修好后入住了。如果双方都信守协议约定,那事情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下去。但是,不久之后房价大涨,被告见利忘义,意图将房子占为己有,在获得银行贷款之后,拒不将银行还款账户号码给原告,导致原告无法按时还贷。
这个被告,是原告菊的儿子的一个朋友,以前经常来家中,比较熟识。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儿子出面贷款呢?原来,他早已被列入了“老赖”黑名单……
《剥离的生活》一文中,被告“青”已经身陷囹圄。青原本拥有优越的条件:从小城市里出生到长大,父母家资丰盈,供她上学,又在市区一家大型医院里顺利谋得了收费员的职业。她的丈夫也是公职人员,他们还有了可爱的儿子。按理,日子可以过得和和美美。
而这一场在监狱里举行的庭审,是丈夫提起的离婚诉讼。“因双方性格不合,经常吵架,原告认为被告性格粗暴,不顾家庭和小孩,还赌博成性,欠下巨额赌资,挪用单位公款,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要求判决准予离婚,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归儿子所有。”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一旦摊上好赌的另一半或是自己身陷赌池,对家庭往往都是毁灭性的灾难。
《飘萍》中的原告“萍”,80后,是从广西钦州千里迢迢远嫁瑞金的女子。她到法院起诉,诉求法院判她和丈夫离婚,通过法律的手段,离开瑞金,离开那个她曾经不顾一切千里迢迢为之奔赴的男人。庭审现场,丈夫并未出现。“被告席上,连一个象征性的代理人都没有出现。如果把官司比喻为打仗,那么,她的对手抑或敌人,连出来和她交手都懒得。”她的丈夫,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三个多月前离家出走,丢下媳妇和五岁的儿子,电话关机,微信不回,彻底玩起了失踪。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打工潮开始席卷全国各地,天南地北的农村青年男女纷纷涌向城市,在异乡的繁华里相识、恋爱,许多厌倦了自己故乡的女孩,抱着“嫁给爱情”的梦想,远嫁他乡。遇上有责任心的男人,女孩的爱情和生活会相互映衬出幸福的光芒,反之,可能就是“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痛楚。就如庭审中坐在空荡荡的法庭中的萍,“她不能够寻求来自娘家的庇护,身边也没有足以宽慰她开解她的人,更没有替她出头打抱不平的人,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她默默承受。作为一个外地嫁过来的孤立无援的女子,她所吞咽下的苦涩,恐怕又比寻常人多了数倍。”
《人间有疾》一文,从一起医患纠纷庭审背后的故事入手,试图分析当今社会中医患之间无法断离又无法再真诚互信的尴尬状况产生的各种原因;《吾土吾乡》,呈现的是城镇化进程中,一部分农村户口农转非后,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带来的纠纷;《忧伤的灵》,揭示民间借贷背后的喜怒哀乐;《春风疾》,讲述的是农村土地及土地附着物流转承包过程中,因遇到灾害而单方毁约引起的矛盾;《悬空》,是消费者到服务经营场所消费,发生意外伤害后,双方如何担责的纠纷;《原罪》中,是一群从小没得到很好管教的青少年,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冲突,最后持刀故意伤害带来的罪与罚;全书的最后一篇《路魇》,讲述的是司空见惯的交通事故的罪与责。
掩卷而思,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看起来越来越繁华也越来越文明,但我们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在不断地削减。一旦产生利益的矛盾冲突,人性中的自私部分便被凸显放大,然后,当事人不得不拿起法律这个冷峻的武器,扞卫自己的权益。庭审中,原被告双方,都竭力将罪责推给对方……
作家用一颗诗人的悲悯之心去触摸那些生动的细节,用散文家细腻的风格去记录那些令人纠结的故事,法律和文学交融,冷峻和爱恨交织。阅读《陪审员手记》,让我透过文字,看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纷繁复杂的人世间。